Skip to content
风机过滤机为现代无尘室洁净空调之主要组件,其零件包括直流无刷马达,马达驱动器,离心式风叶,箱体流道,与高效滤网。本论文鉴别此组件之实用数学模型,用以升级整机设计与马达驱动器之参数设定。鉴别的方法采用数学模型参数化,再藉由量测数据辨识其参数值。流道风速、风叶压差,马达电流等之量测资料,截取与储存后,进行数位讯号处理,再经由逆向运算,辨识参数化模型中未定之参数。辨识出的机电模型,也用以探讨风机过滤机组的节能升级,以机电效率为指标,检讨驱动器、马达、与风扇之节能搭配。
关键词:风机过滤机组、参数化、参数辨识、机电效率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蒸气压缩热泵系统中,压缩机耗功决定着整体耗电量,若能开发良好压缩机控制技术,将可节省庞大能源费用支出。本文是基于实验方法研究,并发展一套可变螺旋式压缩机Vi之热泵系统,利用调变Vi控制匹配系统工况压缩比、压缩机变频率控制与膨胀阀开度控制达到系统运转最佳化,实验基准条件采用现场设计最高热水出水温度55℃、R134a冷媒性质及各工况不同压缩比搭配压缩机调变Vi等条件建立实验。
由实验研究线性趋势结果显示,于系统压缩比小于3.5时,Vi2.4平均绝热压缩效率较优于Vi3.0约5.08%及Vi3.5约10.56%;则较优于Vi3.0约2.98%及Vi3.5约10.77%;而当系统压缩比于4.5时,Vi3.5绝热压缩效率较优于Vi2.4约7.09%及Vi3.0约0.10%,较优于Vi2.4约11.38%及Vi3.0约9.40%。于55℃热水出水温度时,Vi3.5压缩机耗功较少于Vi3.0约2.76%,较少于Vi2.4约7.57%。
关键词:螺旋式压缩机、内置体积比、热泵、性能回归模型、绝热压缩效率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近年来,随着科技蓬勃发展,人们渐渐开始仰赖使用电脑及各种电子设备来处理大量的信息,而数据中心每天处理着这些信息背后大量的数据,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电力消耗与对环境的破坏。为探讨数据中心之节能方案,本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体ANSYS Fluent模拟数据中心内之流场,并使用田口法进行分析,取用Server位置、供风位置、供风流率及供风温度四个因子,各因子皆有三个变动的水准,故选定之直交表,并依据直交表模拟九组案例。
为了提高冷却系统回水温度,选定热风道平均温度、热风道最高与最低温温差与冷热风道平均温度差三个品质特性作为最佳化目标,并使用灰关联理论找出在多种品质特性下的最佳化案例,最后模拟并验证最佳化结果。结果显示,最佳化案例之因子水准分别为Server位置集中在下方、由底部供风、供风流率800CMH及供风温度288.15K,而此案例模拟结果为热风道平均温度=299.21K、热风道最高与最低温温差=2.52K与冷热风道平均温度差=11.06K。
关键字词:数据中心、计算流体力学、田口法、灰关联分析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本团队建置一小型加热式吸干机可测试采用任意吸附干燥剂将压缩空气除湿时进出系统之气流的状态,并发展一演算法以量测结果推算同干燥剂使用于任意容量吸干机时系统之能耗值。本文以此法评估两种干燥剂之能耗值: 活性氧化铝及本团队自行研发之一种金属有机骨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材料。按照分析结果,以一处理量30 CMM吸干机将7 kg/cm2、经冷干机初步除湿后之压缩空气干燥至压力露点≦-20℃时使用本团队金属有机骨架之能耗约为使用氧化铝之92%。其原因应为该金属有机骨架所需之再生温度和氧化铝相比较低。
、经冷干机初步除湿后之压缩空气干燥至压力露点≦-20℃时使用本团队金属有机骨架之能耗约为使用氧化铝之92%。其原因应为该金属有机骨架所需之再生温度和氧化铝相比较低。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活性碳是吸附臭氧的最已知材料,然而通过臭氧启动碳化材料通常用于生产活性碳,需要先进的技
活性碳是吸附臭氧的最已知材料,然而通过臭氧启动碳化材料通常用于生产活性碳,需要先进的技
在臭氧流中直到饱和。在原始活性碳、硝酸改质活性碳、ACFC 比较下,ACFC 的吸附能力最高,原始活
在臭氧流中直到饱和。在原始活性碳、硝酸改质活性碳、ACFC 比较下,ACFC 的吸附能力最高,原始活
在特定条件下,当测试腔室具有活性碳时,臭氧浓度峰值会降低 38%至 56%。在相同条件下,当咖啡粉(新
在特定条件下,当测试腔室具有活性碳时,臭氧浓度峰值会降低 38%至 56%。在相同条件下,当咖啡粉(新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电脑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经过数十年长足的发展,现今成熟度已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无论就便利性、精确性、速度,都已成熟至可有效协同辅助各种工程设计。在 CFD 最早应用的航空、车辆、船舶产业,甚至是电子产业早已是标准的日常工作。相对而言,在建筑、空调产业,整体对于 CFD 的认知与利用还落后于其他产业;许多人的认知仍认为 CFD 是专属于学术研究,与实际实务没有紧密关联;或认为需要极度专门的人才能利用 CFD;或是认为 CFD 还不够准确可靠等等。这些都与 CFD 的现况有所落差。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本研究以实验探讨非导电流体FC-72和HFE-7100之管外冷凝热传性能,模拟浸泡式电脑散热系统之冷凝条件,测试两根长度为400mm上下对齐排列之水平铜管,分为光滑圆管、光滑椭圆管、增强圆管和增强椭圆管四种管型,并以可视化腔体观测冷凝现象,测试饱和压力为1atm,FC-72和HFE-7100饱和温度分别为56.6和61℃,管内冷却水流量为1.5和2LPM。实验结果显示, FC-72和HFE-7100在椭圆增强管有最高的冷凝热传系数,整体而言,FC-72冷凝热传性优于HFE-7100,FC-72和HFE-7100最高冷凝热传系数分别可达3400和2491W/m2K。以表面型式比较,增强管冷凝热传系数皆高于光滑管;以管的截面形状比较,椭圆形管冷凝热传系数皆高于圆形管;因其壁面曲率较大,管壁上冷凝薄膜受重力影响较易脱离冷凝管表面,使冷凝管不易因冷凝量增高而增厚,能保有较佳的热传性能。
关键字:冷凝热传、非导电流体、椭圆管、增强管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冰水系统由冰水主机、冷却水塔以及水泵等主要设备所组成,是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各个设备透过循环管路相互影响;并且相同之设备,其运转特性亦有差异。传统上,常使用热力学公式,搭配传统最佳化搜寻法进行参数估测及寻找最佳的节能操作点。可是此法所建立的系统运作模式与实际的复杂冰水系统误差不小,势必难以找出冰水系统真正的最佳节能点。本研究充分利用冰水系统的运转大数据,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建立冰水主机、冷却水塔与冷却水泵,各个子系统的运转模型。透过各模型之间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寻找出最佳的冰水主机负载率、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以及冷却水塔冷却水出水温,使整体的冰水系统得以工作在最低耗能点,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以台湾友达光电面板厂提供之冰水系统实际运转数据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在能源效率上,相较于该面板厂2019年的总耗电量,冷却水循环参数优化节省0.89%,冰水主机负载调配优化节省0.33%的耗电量。另外,冰水主机总冰水温优化,在干球温度为25.8、湿球温度为19.4的天气下,能帮助该面板厂的冰水系统,节省1.2 %的耗电量。此项节能效益会随着天候以及厂区热负荷不同而有所差异。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
本文说明干湿管鳍式热交换器之计算分析方法;并以一面板厂实际使用之管排尺寸及操作条件,进行在相同迎风面面积下椭圆管排与圆形管排性能计算与性能比较,设计可取代原有圆形管排之椭圆管排。依据本研究之计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管内水流量与管外风量下,将圆管更换成相同周长的椭圆形管可降低空气侧压损约31%,但管内冰水侧压损将提高一倍,而热传率相较于圆形管约提高了5%;若改以周长略大的椭圆形管(长轴20.15mm、短轴8.5mm) 取代原有外径12.7mm的圆形管,鳍片间距由2.5mm改为2.92mm,其空气侧压损约可以减少35%、管内冰水侧压损约可以减少4%,而热传能力约可以提升6%。可维持原有空调系统操作条件而直接汰换热交换器,达到降低空气侧压损与风车能耗的节能效果。
关键字: 鳍式热交换器、空调系统、节能
(阅览全文请先订阅电子期刊)
Read More ...